書超江蘇|書法教育的破壁者——專訪中國硬筆書法協(xié)會理事張軍佳
/strip/ignore-error/1|imageslim"/>
在數(shù)字化浪潮席卷世界的當下,提筆忘字成為很多人的常態(tài),甚至連教師都有了提筆忘字之虞。作為一名書法教育者,張軍佳逆流而上,成為一位堅定的“破壁者”。
身為中國硬筆書法協(xié)會理事、常州市硬筆書法家協(xié)會主席,張軍佳以30年深耕書法教育的實踐,從公益課堂教學,到國家標準制定,探索出一條“以字育人”的創(chuàng)新之路。
/strip/ignore-error/1|imageslim"/>
教育實踐:公益與高研的雙軌探索
“兒童書法啟蒙的難點在于‘入門難’,我們用三階教學法破解。”在國賓社區(qū)、譚市小學的公益課堂中,張軍佳團隊設計的“切筆法”簡化起筆動作,讓零基礎孩子快速寫出規(guī)范的筆畫;“筆畫拼圖”游戲的靈活運用,則化解初學者的結構理解難題;第三階段融入古詩臨寫,讓技法與文化共生。
“青苗義教”公益項目開展6年來,受益者無數(shù)。在張軍佳看來,修習書法不是將一撇一捺書法寫得漂亮那么簡單,它能在潛移默化中對“人”有整體的提升。他舉例說,譚市小學有一名留守兒童小林,性格本很孤僻,但通過練習書法,參與書法活動,現(xiàn)在變得很自信,作品還入選了省市級的展覽,這充分印證了“筆墨育人”的實效。
/strip/ignore-error/1|imageslim"/>
而面對高端人才培養(yǎng),張軍佳創(chuàng)新推出了“師徒動態(tài)管理制”。傳統(tǒng)師徒制重“一對一”,而高研班采用“1+N”模式,即一位導師帶多名學員。既保留師承精髓,又適應規(guī)?;枨?。高研班的學員,要求年齡在45歲以下,“這并非排斥年長者,而是書法創(chuàng)作需要體力與創(chuàng)新力,年齡門檻是為了保障教學活力?!彼忉尩?。
/strip/ignore-error/1|imageslim"/>
直擊痛點:從范本改革到教師賦能
“許多教師誤將印刷體作為范本,導致學生書寫呆板、結構機械?!睆堒娂阎敝感袠I(yè)核心問題。為此,他主持編撰的《快樂書法——硬筆書法練習》教材,重點突出了硬筆教學課程三大核心理念:1.課程人性化,快樂教學理念,讓孩子愛上寫字;2.教學科學化,動作規(guī)范化,符合學科特點;3.方式信息化,現(xiàn)代多媒體教學,趣味互動。結合“筆畫解剖圖”與張軍佳團隊編寫并申報成功的國家團體標準《硬筆寫字課程標準》T/CZSFJ001-2022,《硬筆書法教師專業(yè)技術資格評定標準》T/CZSFJ002-2022,《硬筆寫字考核評價標準》T/CZSFJ003-2024,培訓合格硬筆寫字教師,從源頭解決“教師不會教”,硬筆寫字沒有評價標準的困境。
針對他創(chuàng)新推廣的“切筆法”在保守派教師中的爭議,張軍佳以實證破局:“讓教師對比傳統(tǒng)頓筆與切筆,各寫10個字——后者速度提升30%,且更規(guī)范?!鼻逄吨袑W的實踐顯示,教師培訓后學生作業(yè)合格率從58%躍至79%。
/strip/ignore-error/1|imageslim"/>
文化使命:從“搶救寫字”到文化輸出
“當教師提筆忘字,書法課已成文化搶救?!睆堒娂烟寡浴皶ā痹诋斚逻@個數(shù)字化時代的處境。在清潭中學,他開設“補教師寫字課”,將老師的課先補起來。他希望通過書法課,再度激活中國人“手腦協(xié)同”的文化基因。這個補習課,讓該校的英語李老師受益匪淺,現(xiàn)在,她在海外課堂用“永字八法”教中文,成為文化輸出的生動案例。
對于書法必修課的全國推廣,張軍佳建議將書法納入教師職稱評審,并建立督導制度。同時,他正探索AI賦能書法教育:孩子用平板臨摹,AI實時反饋筆畫與結構問題。若此路行得通,他認為,未來可惠及鄉(xiāng)村學校,打破教育資源壁壘。
“書法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培養(yǎng)書法家,而是讓每個中國人能寫一手好字、懂一種文化。”張軍佳說。從社區(qū)課堂到國家標準,這位破壁者以筆墨為舟,正載著傳統(tǒng)文化駛向更廣闊的未來。
揚子晚報/紫牛新聞記者 臧磊
校對 胡妍璐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